首页

优美网美脚

时间:2025-05-29 08:01:34 作者: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 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 浏览量:43106

 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(记者 陈杭)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,对全市下凹桥、积水点进行监测设备的补盲。在全市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,采用4G+北斗双模通信技术,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监测数据的正常回传。

  这是记者28日从北京市2025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。

  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全覆盖

 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表示,北京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能力。在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建设地埋式水位计,以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的全覆盖。统一全市山洪沟险村险户信息台账,完成重点山洪沟道信息采集工作,完成房山、门头沟等10个区山洪灾害危险区淹没范围划定以及四级转移范围划分,并根据划分情况,指导编制山洪灾害险村“一村一策”。

 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。推动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性工程、二道河水库、西峰山水库等规划建设。加快实施钻子岭水库、温潮减河、永定河卢三段和卢梁段综合提升、潮白河综合治理等工程。推进坝河口、南口、白羊城等蓄滞洪区建设进度,提升全市防洪排涝能力。

  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

 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执行副主任、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表示,从近年来的防汛实践来看,北京面临的防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  一是城市积水内涝风险依然较高。城乡结合部、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,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,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。遇有极端降雨时,地铁、半地下室、地下商场、地下车库、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间仍存在防汛风险,还需加强防倒灌、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。

  二是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。目前,永定河、潮白河、北运河、大清河、蓟运河五大流域影响河道堤防等工程防洪安全的险工险段共有83处。北运河、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,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。北运河左堤通胡大街至东六环西侧路段的三公里不连续堤段,正在开展堤防加固工程建设。

  三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。山洪地质灾害历来是北京防汛工作的难点问题。北京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402处,山洪沟道352条,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涉及7个区98个街道(乡镇)774个村。

  此外,郊区旅游景点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重叠,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,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山区通信盲区重叠,预警转移难度大,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风险。

  李宇表示,北京全力提升防汛指挥调度效能。市防汛办加紧完善“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”,汇聚跨部门、跨区域、跨层级数据资源,实现全市汛情态势“一图统览”。构建大屏指挥、中屏协同、小屏移动的“三端联动”应用体系,与各单位共享信息,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,为防汛抢险救灾提供科技支撑。

  北京还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。北京市水务局加快实施山洪沟道监测预报预警“三道防线”,在352条山洪沟道增设地埋水尺监测设施。市规自委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,当监测数据达到阈值时自动叫应责任人启动临灾避险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第三届“东方文明·高峰对话”在成都举办

平潭11月9日电 (郑江洛 白志斌)8日下午,在福建平潭澳前客运滚装码头现场,平潭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现场为5名台胞办理快捷通道信息采集备案,现场采集人脸图像及指纹。

前八月台湾接大陆及香港订单同比增7.5%

百白破疫苗为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三联疫苗,对这3种疾病均能起到预防作用。我国自1978年实施婴幼儿计划免疫后,百日咳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,年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。儿童在3、4、5月龄完成3剂次百白破基础免疫后,再于18-24月龄期间完成1剂百白破的加强免疫。

陕西眉县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

中国网球巡回赛是中国网球协会于2020年推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网球品牌赛事,历经5年发展,成功搭建了一个聚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、业余和青少年高手的网球竞技交流平台。据介绍,本站赛事恰逢迎接全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节点,也是当地展现城市体育实力与魅力的重要平台。(完)

招商银行原行长田惠宇一审被控受贿逾2.1亿元 涉及多项罪名

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仪器所(筹)研究员马腾团队展示了新一代超高频双频血管内超声(IVUS)成像诊断仪器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。

大理白族三月街:游人如织共享盛会

在数字健康方面,报告介绍,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堵点、难点、痛点,浙江加快增量开发、迭代升级,创新了一批数字健康重大应用。“看病就医一件事”聚焦群众“挂号难”“支付难”“检查难”“购药难”,优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,迭代优化“浙里健康”专区,实现医疗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、一卡通、一站达。“浙里健康”专区已汇聚智慧医疗应用40余项,日点击量超500万次,是“浙里办”最高频专区。“浙医互认”推动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在全省域互认共享,覆盖浙江全省1881家医疗卫生机构,节约医疗费用超过7亿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